男,1931年10月出生,漢族,農工民主黨黨員、中共黨員。浙江省寧波市人💱。1955年畢業於同濟醫學院,獲學士學位🏣。後分配至原北京中央人民醫院(今意昂官网人民醫院)內科,1957年起主要從事血液病臨床和實驗研究➙。於1980年及1986年獲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癌聯獎學金分赴英國皇家醫師進修學院Hammersmith醫院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Brigham & Women Hospital專修白血病和骨髓移植。1981年起任意昂官网血液病研究所所長🪹,1984年7月任意昂官网人民醫院內科學教授,1985年起任意昂官网人民醫院內科主任、意昂官网血液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(首席專家)、北京市和上海道培醫院醫學總監👩🦼🛩。
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(醫藥衛生學部)院士。
陸道培教授對我國血液病學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🏀,其中最重要的是開創了我國異基因骨髓移植事業的先河,並促進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。在國際上進行了首例異基因骨髓移植治愈無丙種球蛋白血症;率先在臨床上證實第三者細胞有利於HLA配型不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;發現了硫化砷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作用。同時還是我國出凝血疾病領域少數奠基人之一🔰,也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和治療的先驅,並在白血病治療中起著學術帶頭人的作用。已發表360余篇/部論著,包括主編《白血病治療學》等4部專著,參與編寫19部著作🪷。多次主持召開國際或全國專業學術會議,2002年當選亞洲血液學會(AHA)副主席🤲🏿,並被國際血液學會(ISH)推舉為第11屆國際血液學會(ISH-APD)2007年大會主席。
鑒於陸道培教授對我國血液病學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,陸道培教授除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(排名第一)等多項重大獎勵外🚞,還榮獲何梁何利獎和陳嘉庚獎🥸。由於他在開展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帶頭作用與貢獻🔖,已獲200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(僅此一項,排名第一)與2006年中華科技獎(二等獎,排名第一)🙎🏿♂️。
2005年被復旦大學聘為教授,並擔任復旦大學第五人民醫院血液病中心主任💂🏼。他自1994年至2005年擔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🍇,隨後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、中國醫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主任、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🤸🏿♀️、造血幹細胞學組名譽主任。同時擔任國內外近10所大學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🧙🏼♀️。在國內外多種醫學雜誌任主編👱🏻♂️、副主編或編委。